您好!欢迎光临工博士商城

埃斯顿机器人专营

产品:51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埃斯顿,是否能扛起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的大旗?
产品分类
新闻中心
埃斯顿,是否能扛起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的大旗?
发布时间:2022-05-02        浏览次数:132        返回列表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宣布造车,沸沸扬扬的小米造车计划终于浮出水面。小米在公告中并未透露太多造车细节,但以几家新能源厂商的发展路径来看,小米造车逃不过自建工厂、收购汽车生产资质的厂商或者代工这几种途径。

汽车制造***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一辆普通的家庭轿车就包括1万个零部件,需要由几十乃至上百家多级零部件供应商供应。而汽车制造对于大批量成产、快节奏和高精度的要求,决定了其高自动化的基因,因此,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

说到工业机器人,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埃斯顿。

埃斯顿自动化集团(002747.SZ)成立于1993年,于2015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从工业自动化相关核心零件起步,后来向工业机器人本体发展,如今埃斯顿的主要业务分为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数控系统、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和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单元和机器人工作站)。

一、 中国是***具潜力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自2013年以来,中国就成为了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大市场,年装机量为日美韩德四国总和。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以及国内制造业人力成本上升,加之COVID-19的影响,各个生产企业逐渐认识到自动化生产、减少对人员依赖的重要性。而工业机器人是实现工厂自动化关键支撑装备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近160亿美元,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8亿,占全球总规模的36%。2023年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中国的机器人密度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密度水平。根据IFR数据,2019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为187台/万人,而日德美三国机器人密度分别为364、346、228台/万人。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空间巨大

另一方面,根据MIR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出货量数据,2019年,外资***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近70%,国产***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当前中美科技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逆全球化”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加深了产业界寻求各个领域国产替代的共识。埃斯顿,是***有可能扛起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的大旗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

二、 埃斯顿的发展路径以及核心竞争优势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全球有“四大家族”之说:发那科、ABB、安川和库卡,全球市占率合计超50%,其中,发那科经营遍及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装机量超过60万台,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家族”之首。

发那科成立于1956年,早期起步于数控系统,上世纪70年代就成为全球***大数控系统制造商。依托公司强大的数控系统技术,发那科将业务拓展至工业机器人领域。发那科机器人性能稳定、易用,产品系列覆盖面广,基本上满足目前机器人所有的主流行业和环节应用。相较于其它国内机器人厂商,埃斯顿的发展路径***接近发那科

埃斯顿早期专注于金属成型机床数控系统,然后进入到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为数控机床做配套,目前是国内金属成型机床数控系统和电液伺服系统的龙头。

得益于在运动控制技术及伺服技术的积累,埃斯顿于2012年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经过近10年的发展,埃斯顿机器人达30多种型号,负载从3KG到500KG,基本覆盖主流行业的大部分需求,2019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约4000台,在国产机器人厂商中遥遥***,主要竞争对手是国际机器人厂商。

那么,埃斯顿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

我们首先拆解一下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一般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中游机器人本体以及下游集成和终端应用。

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因为技术门槛高具有较强的议价权;

下游系统集成商因为贴近客户需求,且客户对于自动化知识的缺乏,也拥有较大的议价能力;

中游的本体厂商,采购上依靠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销售上依赖下游集成商的渠道,造成了本体企业盈利能力偏弱的局面。我们从产业链的三个方面来分析埃斯顿的优势。

上游核心零部件: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由伺服系统、减速器和控制系统组成,占机器人总成本的70%,而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就占总成本的35%。埃斯顿实现了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的自研自产,部分减速器也能实现自制(双曲面齿轮减速装置),为其发展工业机器人产品打下了良好的成本基础

精度、速度和稳定性是判断工业机器人性能的关键指标,而这些指标都建立在运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运动控制技术从数控机床延伸而来,技术越底层,优势就越明显。埃斯顿是以数控系统技术起家,经过了近20年的技术积累后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可以说是国内***具运动控制基因的企业。2017年,埃斯顿以1550万英镑收购了英国的TRIO MOTION。TRIO是全球运动控制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此次收购可以帮助埃斯顿更好的理解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技术,对于提升其运行效率和精度有极大地帮助。因此,埃斯顿发展工业机器人拥有明显技术优势

下游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主要是针对机器人不同应用领域的生产线解决方案,包括焊接和铆接、搬运、喷涂、打磨和抛光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对自动化应用技术要求极高。

埃斯顿目前拥有锻压机床、智能控制单元、液压机械、机器人/机械手、新能源行业、3C电子等14种行业解决方案。

除了依靠自身研发投入驱动内生发展技术外,埃斯顿还积极推动多项技术并购增强自身竞争优势

埃斯顿在收购Euclid(机器人三维视觉技术)上海普莱克斯(压铸机自动化设备)南京锋远(汽车焊装自动化柔性生产线)TRIO(运动控制技术)M.A.I(机器人高端集成应用)后,整合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视觉技术和集成应用经验,加上埃斯顿的机器人采用模块化平台设计和自主核心部件,可以针对各行各业快速定制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集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和工业互联网结合的集成应用方案。

内生发展和外部并购同时进行,加上机器人整机技术的差异性,使得埃斯顿在集成应用领域拥有其他国内同行不具有的优势。

以上只是从技术层面分析埃斯顿的优势,如果从财务数据层面来看,埃斯顿是否同样具有竞争力。我们将会从毛利率和市占率来分析这一部分。

毛利率:由于埃斯顿2020年年报还未公布,我们选取2017-2019这三年的数据,比较埃斯顿和其它两家国产厂商的毛利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埃斯顿的毛利率远高于埃夫特和新时达。我们认为,埃斯顿的毛利率逐年攀升,明显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原因源于两点:高核心零部件自制率带来的成本优势和高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上文也提到,核心零部件占据工业机器人成本的70%。埃斯顿实现了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核心零部件的自制率达80%,国内其他机器人厂商大多在集成+本体、单个零部件+本体或纯做本体。因此,埃斯顿相较于这些机器人厂商,拥有天然的成本优势,进而带来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高研发投入:“四大家族”中,发那科的研发投入远远高于其他三家,常年在8%-12%之间,这是发那科盈利能力超过其他三家的原因之一。根据埃斯顿的财报显示,其研发投入常年保持在销售收入的10%左右,特别是2019年还加大了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3.66%。而国内大多数机器人厂商的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5%-8%之间。常年的研发投入给埃斯顿带来的是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反过来帮助埃斯顿在竞争实力上明显高于国内其他机器人厂商。

市占率:我们在上文也提过,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特别是高端应用市场主要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的外资厂商为主,2019年合计市占率在40%左右。而国内厂商的出货量中,埃斯顿位列首位(2.6%),随后是汇川技术(2%),埃夫特(不到2%)。随着埃斯顿逐渐消化近期几次并购中获得的技术和全产业链布局的完善,我们相信埃斯顿有望在2024年达到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率8%,出货量有望达到2.2万台。

三、 埃斯顿还有哪些问题

当然,埃斯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旧不少。

首先,在上文中我们分析了埃斯顿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控制器和伺服电机)的优势,但对于工业机器人来说,减速器的性能决定了其精度和负载。埃斯顿目前自制的减速机只是双曲面齿轮减速装置,并没有掌握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的关键技术。工业机器人容易受到制造业投资周期的影响,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存在不稳定的情况,2017年还出现了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短缺现象。虽然“四大家族”中也并没有企业拥有单独的减速器技术,但全球***大的RV减速器厂商纳博特斯克和谐波减速器厂商哈默纳科都与之深度绑定。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外资减速器厂商必定会优先供应本体***。在地缘政治不稳定,中美科技摩擦的大背景下,掌握“卡脖子”技术势在必行。

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传动、承重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免受到磨损,一般寿命在两年左右,而工业机器人寿命一般在8-10年,由此带来的后续更换成本很高。如果埃斯顿可以自制或者通过战略合作扶持掌握减速器技术的国产厂商,将会大大降低风险和成本。

还有,埃斯顿***近几年实施了多起并购,多数为海外并购。如果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以及充分消化依靠并购取得的技术,是实现1+1>2的关键。2017年-2019年,公司管理费用率占比过高,主要是由于这几年公司实施的几起并购导致,从而造成现金流相对吃紧。2019年,埃斯顿出资1.9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5.5亿元,以全现金的方式收购了Cloos,这也是目前为止国内机器人行业***大的一起并购。如果埃斯顿可以充分发挥这次并购带来的优势和协同效应,充分消化其焊接技术,可以确立公司在工业机器人焊接领域的***地位,反过来会带来更多的销量。反之,则会导致并购失败,造成钱花了,效果却没有达到的双输局面。

四、 结尾

2020年7月,埃斯顿通过定增方式,引入了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埃斯顿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小米集团的供应链体系,小米产业线齐全,产品多,加上现在的造车计划,相信如果双方合作顺利,对于埃斯顿来说,将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来源  网络

                                                      更多详情:埃斯顿机器人




 

联系热线:18597848426(微信同号)   联系人:曾成龙 联系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一路98弄6号

技术和报价服务:星期一至星期六8:00-22:00 埃斯顿机器人专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