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夫特曾经使用过KEBA,那智,川崎,固高等多个厂家的控制器,但一直没有自研控制器的产品.现在埃夫特终于可以将控制器,这一工业机器人的核心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内另一工业机器人大厂埃斯顿则下手更早, 2017年初就宣布将大名鼎鼎的英国TRIO收入囊中. 埃斯顿长期采用KEBA控制器或在KW基础上二次开发的运动平台. 未来埃斯顿将用上TRIO芯.
除了"两埃",上海新时达先后收购众为兴,之山智控等控制器厂家,以形成自主的运动控制产品, 替换早期使用的KEBA/B&R产品.
更早则有美的收购KUKA和ServoTronic.
收购,成为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关键词!
从当前市场发展趋势看,国内一线工业机器人大厂均已经完成自主控制器研发和生产的布局.
相比之下,国外的ABB/KUKA等机器人巨头,则均将控制器技术作为核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控制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大脑,决定了工业机器人的"智慧"程度. 过去二十年,机器人在机械结构方面并没有什么本质改进, 但控制技术则跟随半导体,网络,软件等行业技术的发展, 日益呈现出智能化,网络化的特征.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进步,主要是控制器的进步.
机器人控制技术涉及到机械,电气,通讯,计算机,软件等多个学科领域,复杂程度极高. 现在的实时总线技术可以将机器人控制周期提升到125us级别,并行运动轴数可达128轴以上. 多臂冗余机器人和机器视觉技术将运动规划算法的复杂度提升了几个等级. 国内运动控制基础研究和计算平台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
国家曾经通过04专项投入巨额资金提升国产数控机床系统的研发水平,但今天中高端数控机床依然是西门子和发那科垄断.机器人系统的研发投入时间和资金都要差很多,因此今天国产机器人不得不面对"无脑"的现状.
现在几个一线厂家通过收购外脑的方式弥补了这一缺陷.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无论TRIO还是ROBOX在机器人控制领域,与ABB等厂家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还没有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却要面对巨人的竞争?这条路是否走得通?
中国机器人产业底子虽薄,但市场空间巨大. 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大的机器人市场. 进口机器人技术***,不过面对中国大量的"低端"制造行业却无能为力.无论是价格,工艺,还是服务水平,都无法满足广大的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的需求.
中国机器人的未来恰恰取决于这些中小企业. 谁能帮助中小企业完成智慧制造的升级任务,谁就能赢得未来. 这需要机器人厂家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中小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片面推广高大上的技术方案. 从这个角度看,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家应该尽快消化控制技术,完善工艺应用水平,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高性价比机器人.来源 网络
更多详情:埃斯顿机器人